谢承启似有所感,微微叹了声,道:“你想让他们遭受怎样的下场,交给我便是,何须劳烦母亲亲自出手料理?”
谢婉茹听闻这霸气的发言,心中一暖。
正因为他权势大,又有能力,身后又无强大的家族傍身,一招不慎,极可能满盘皆输。
她可不愿为了这点小事害谢承启被御史弹劾滥用职权,徇私舞弊。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,原书中的谢承启最终就是因为锋芒太过,树敌无数,最终被政敌设计陷害。遭到了皇帝的冷落。
所以这一次,谢婉茹觉得,很有必要纠正他一些思想上的觉悟。
“承启啊,娘知道你是为了我好,娘很感动。
娘也知道你有才华,有抱负,但需知官场如战场,木秀于林风必摧之,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,有时候越是锋芒毕露,越容易树敌。你在朝中的每一个举动,每一句话都可能被人关注和解读。
为娘不求你大富大贵、高官厚禄,只求你平平安安就好。
至于侯府的事,都是一些女人的后宅争斗,小事尔,等到娘需要帮助的时候,定会告诉你的,好吗?”
谢承启有些诧异的看着谢婉茹,仿佛没有料到,她竟会对她说出这样一番话。
“可母亲以前不是总说,要我一心向上,才能不被人欺负么?”
谢婉茹:……
好吧,原身以前,确实曾对他说过这样的话,不过那只是为了勉励他用心读书,将来好考取功名而已。
再说了,那时候的谢承启也才十岁,谢婉茹遇见他的时候恰好看到他被人贩子迷晕,准备卖到南风馆,专供一些有龙阳之好的男人取乐。
当时谢婉茹刚好试过毒,随身还带了点鬼医的毒药,索性就扮做问路的妇人,将人贩子夫妇药倒之后,顺手解救了谢承启。
也正是因为她这一次的善举,将谢承启从狼窝里救了回来,从此便将谢承启带上了无相山,亲自教他读书习字。
可没成想,谢承启在读书一道上竟是颇有天赋,悟性极高,不到三年就学完了所有的知识,下山到正式的学堂上学。
从此以后,谢承启便是如同开挂了一样,先是考中了童生,再是秀才,举人,进士等等。
直到十七岁那年,连中三元,成了当朝最炽手可热的状元郎。
据说打马游街的那天,满京城的姑娘们都朝着他扔香囊帕子,加起来十几个箩筐都不够装的。而谢承启却是一个都没接,确定名次后第一时间就回到了无相山,想要接谢婉茹回京。
可当时距离谢婉茹和鬼医门约定的时间还没到,因此拒绝了他的提议,继续又在无相山呆了三年,直到最近才回京。
不成想短短三年时间,谢承启就从一名翰林院修撰,做到了如今的百官之首。
可谢婉茹没想到,当时随口勉励他的一句话,竟让他一直记到现在,甚至还拿出来反驳她。
为了避免谢承启遭受书中的结局,谢婉茹只得又苦口婆心的劝道:
“承启啊,你那时候还小,母亲为了鼓励你读书才这么说的,可你如今已经成了百官之首,又大权在握,娘现在担心的,就是你锋芒毕露,行事高调,会落人口实啊。”
连她在无相山这么远的地方都听说过,当朝丞相谢承启手段狠厉,有着活阎王之称。
见谢婉茹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己,谢承启犹豫了一瞬,最终将反驳的话咽回了肚子里。
母亲才刚回京,不宜在此事上多做纠缠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