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刘禅的现代都市小说《精品小说穿成阿斗,打造千古盛世》,由网络作家“排骨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刘闪刘禅是军事历史《穿成阿斗,打造千古盛世》中的主要人物,梗概:名“黄阿丑”;也有人说黄月英本人极美,因此遭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。刘闪曾在成都城外见过一次,只是那时她身着素衣,也有白纱遮挡头部,刘闪并未细看,也不知道传言的真伪。对刘闪来说,黄月英容貌美丑并不重要,因为有条传闻深受大家的认可:黄月英是学识广博的才女!她熟读兵书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文韬武略,足智多谋。据说,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,就是从黄......
《精品小说穿成阿斗,打造千古盛世》精彩片段
在一千多年以后的襄阳一带,流传着很多关于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,网络上也有一些黄月英的传言。
黄月英又名黄婉贞,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,诸葛亮之妻,诸葛瞻之母。
在刘闪生活的年代,坊间相传,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,又名“黄阿丑”;也有人说黄月英本人极美,因此遭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。
刘闪曾在成都城外见过一次,只是那时她身着素衣,也有白纱遮挡头部,刘闪并未细看,也不知道传言的真伪。
对刘闪来说,黄月英容貌美丑并不重要,因为有条传闻深受大家的认可:黄月英是学识广博的才女!她熟读兵书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文韬武略,足智多谋。
据说,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,就是从黄月英传授的技巧上发展出来的,相传部分结构也由黄月英所制造或发明的。
向宠告诉刘闪,自诸葛亮随先皇入主西川之后,黄月英就搬到成都郊外的茅屋居住;就算先皇为诸葛亮修建丞相府后,黄月英也经常出入这座茅屋。
因此,刘闪对这个神奇的女人更加好奇。
在去往茅屋的路上,刘闪想起了一个个关于黄月英的传说。
据说黄月英曾拜于名师,不仅笔下滔滔,而且武艺超群。她艺成下山时,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,上书“明”、“亮”二字,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、治国安邦的计策。师傅一再嘱咐她,姓名中有“明”、“亮”二字者即是她的如意郎君。
后来,黄月英果然嫁于名字中有“明”、“亮”二字的诸葛亮。两人婚后,黄月英就将这把鹅毛扇子赠给诸葛亮。孔明自然将此扇视作掌上明珠,不管春夏秋冬,总是手不离扇,直到死时仍紧握着这把扇子。
想到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姻,刘闪又想起了民间汉式婚礼中的一个习俗。
坊间传说,黄月英听闻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,心中对他十分倾慕,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。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,想试试诸葛亮是不是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,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这桩婚事。
结婚那天,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,她还想试探一下,看看诸葛亮是否心甘情愿娶一个丑妻。没想到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揭开盖头,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,诸葛亮还以为弄错了。
直到这时,一脸喜气的黄月英才道出了原委。
民间的汉式婚礼中,新娘“头顶红盖头”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,用于新娘测试夫君是否真地喜欢自己。
因为在那个时代,很多新人成亲前从未见过面,新郎是否喜欢自己,从他揭开盖头时的表情就能看出来。
一阵“咕咕”的叫声打断了刘闪的思绪,他抬起头,发现几十只鸽子正在茅屋周围觅食。
刘闪在向宠的引导下,步入这座黄月英居住的大茅屋,仿佛进入一间古老的科技馆,被愣得半晌回不过神。
在这里,许多常见的木制机械都经过了改良,大到井栏、投石车、石磨,小到钩强、锁钥等应有尽有,最让刘闪欣喜的是,他在一间小屋中找到了正在研制的床弩!
这张床弩与蹶张弩大不相同:它张力极强的弩臂将安装在木制的床架上,通过杠杆原理,绞动其后部的轮轴使得弩臂张开,可以发射一把标枪,也可发射多枝弩箭,其弹射力远远超过单人使用的擘张弩、蹶张弩或腰引弩。
另一间房的木柜上,几块晶莹剔透,仿佛宝石一般的东西引起刘闪极大的兴趣,黄月英说此物名叫“水玉”,她已经掌握了制作之法,只是不知有何用处。
刘闪询问之后得知,此物是由天然苏打与石英砂按特定的比例混合,然后再经高温烧制而成。
刘闪恍然大悟,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,暗叹自己这一趟没有白来!竟然在这里发现了“玻璃”!
玻璃最早出现,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时期;三千多年前的腓尼基人,因为掌握了玻璃球的烧制之法而发了一笔大财;大约在公元四世纪前后,古罗马人就开始将玻璃使用在门窗上。
刘闪的欣喜并非来自玻璃本身,他有着更加重要的用途。刘闪在草纸上画出几个不同曲面的图案,让黄英烧制稍大点的水玉,然后打磨成自己绘制的形状。
黄月英没想到,贵为皇帝的刘闪也喜欢捣鼓这些奇巧物品,一再追问刘闪的用途;刘闪也不隐瞒,将光线在凸透镜和凹透镜上的折射现象绘在草纸上,黄月英对这种“高深”的物理知识一点就透。
在刘闪看来,黄月英真是神人!她不仅才貌双绝,似乎跟自己一样,也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。
户外鸽子的叫声又引刘闪的注意,在成都城内外,刘闪第一次见到人工驯养的鸽子,自然想到用鸽子代替快马信使。在远距离的传信上,鸽子肯定比马要快得多。
黄月英已经做过很多次试验,证实完全可以用“鸽子归巢”的特性传递信件,但她认为鸽子只适合传递普通信件,并不适合军用情报的传递。
因为鸽子容易被鹰类或其它猛禽攻击,若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攻击也会导致传信失败,如果被敌方捕获,情报也有泄漏的可能。
对于传信失败的问题,黄月英已经想到解决之法,就是一次性放出多只鸽子,这样传递成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,如何防止泄密,她还没找到解决办法。
黄月英已经可以人工驯养鸽子并用于传信,刘闪很容易就想到了防止泄密的办法:使用密码。
刘闪的密码很简单:将不同的城池用自己学过的26个英文字母任意组合代替,将这个时代常用的一千多个汉字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号,生成一个可以随时更换的密码本,不同的城池用不同的密码本,足以保证情报的保密性。
理解密码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之后,黄月英对刘闪也佩服不已,未经考虑就同意出任“科技局”和“教育局”的局长职务。
刘闪相信,只要给黄月英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支持,用不了多久,她必会创造出奇迹。
刘闪辞别黄月英返回皇宫,刚走出两里地,前方一匹快马赶来报告:一支八百人的黑衣步兵正往这边杀来!
成都城的周边,竟然还有如此规模的反叛势力,确实出乎刘闪的意料!
自从上次平定叛乱后,刘闪每次出城不过数十名宿卫军相随,这次也是如此。
这五十人的宿卫军无险可守,如何能抵挡八百人的围攻?
周循,东吴名将周瑜的长子,有周瑜的遗风,深受孙权的厚爱。他不仅被封为骑督尉,还迎娶了吴皇孙权的长女孙鲁班。黄龙元年(公元229年)周循病逝后,孙鲁班又嫁于全琮。
丢了巫县、巴东城和秭归城的全琮、潘濬、孙桓等人回到建业后,他们都未受到责罚,孙权只是令他们在陆逊帐下将功补过。
当然,这并非因为全琮是孙权的女婿,而是孙权明白:姜维是诸葛亮的传人,他用兵诡诈,并且陆逊也在他手上吃过亏。
陆逊一再强调夷水要塞的重要性,全琮立功心切,明里暗里想了很多办法,终于接下这个重任。
孙权亲拨两万兵马给他,并征召民夫一万多人,希望能在元宵节前完工。
夷水要塞位于夷水的北岸,南侧是湍急的夷水,北侧是陡峭的佷山,距离长阳城大约半日路程,过了长阳就是宜都。
因此,夷水要塞一旦建成,吴国只需在此驻扎两千兵,就能轻易阻挡十万蜀兵,恩施通往宜都之路就被截断,陆逊再无后顾之忧。
……
关索按照姜维的指示,引兵五千来到佷山。
“立刻砍倒大树,安营扎寨!”关索说罢,又走到山顶南侧看了看,然后令道:“将这几棵树砍倒,将地面整平!”
罗宪上前几步,往崖底看了看,略有担心地说道:“关将军,我才五千兵马!我一旦发起进攻,吴军必会杀上山,我如何能挡?”
“此地山势险峻,易守难攻,我携了一月之粮,有何担心?”关索不屑地哼道 。
“关将军,话是如此,只是……”罗宪犹豫着说道:“我刚到军中,大将军就令我来此地袭扰吴军,这恐怕……”
“罗将军,不要妄加猜测!本将相信,大将军绝不是那种人!此事不得再提!”
“诺!”
自南中跟随关索以来,罗宪非常了解关索的性格,知道关索不会怀疑任何一个人,罗宪的嘴角动了动,并未继续说话。
在罗宪看来,姜维令关索引兵来此,明显是把关索和五千蜀军当成了诱饵!
从吴军稍后的部署上来看,罗宪并未猜错:
蜀军扎好营寨,整平空地后,五架投石车组装完毕,关索立刻命人将其架起。
此时,山下的夷水要塞一片忙碌,两千多民夫正在紧张地施工。
突然,几块巨石从天而降,砸在工地上轰隆作响,这声音让人无比胆颤。
吴兵和正在修建的民夫刚刚回过神,又有几十把标枪从天而降,引得一阵惊恐的尖叫声,他们赶紧找地方躲避。
这一轮袭击之后,山上的蜀兵再也没有发动齐射,只是偶尔投几个巨石或标枪,这样的攻击没有造成吴军的巨大伤亡,但下方的夷水要塞,再也不敢继续施工。
没人知道巨石何时会落下,没人知道这些石头会砸在何处,没人愿意成为被砸中的“幸运儿”!
“全将军,蜀军何时驻于山上?他们又如何带来的投石车?”孙桓奇怪地问道,警惕地注视着山顶,生怕又有巨石和标枪落下。
“全将军,蜀兵实在太狡猾!他们驻于山顶,居高临下可威胁我,我却对他无可奈何。”周鲂望着山顶说道。
“全将军,你……可是立过军令状啊!”孙桓担忧地说道:“若不赶走山上的蜀兵,很难在元宵节前建成这座要塞,我不敢延误工期啊!”
“可恶!实在可恶!”全琮仰望着山顶,愤愤地令道:“孙桓,引兵两千,屯于要塞以西两里,扎起壁垒,阻挡恩施方向过来的蜀军援兵。”
“诺!”
“周鲂,引兵三千,立刻上山,打探蜀军虚实!”
“诺!”
……
一个时辰后,周鲂顺利地爬上山,接近了关索的营寨,心头暗叫不好:
蜀军营寨的四周,皆有横杠的大树做为掩体,寨外近百米内的大树皆被砍倒。若是两兵相接,寨中的蜀兵居高临下,只需一通箭雨,攻寨的吴兵将很难应对。
事实也是如此,周鲂发起两次试探性的攻击,吴兵损了几十人,却无一个人能靠近营寨,寨中的蜀兵无一伤亡。
周鲂报回蜀军的部署,全琮苦无破敌之法,只好派人向陆逊请教;陆逊听闻佷山上有一支蜀军,于是连夜来到夷水要塞。
“本相一直注意着秭归和巴东的兵马调动,佷山上的蜀兵,很可能来自永安!”陆逊狐疑地问道:“有多少兵马?何人统领?”
“兵力大约四到五千,至于领兵之将,暂时还不清楚。”全琮如实回答,随即又担心地问道:“丞相,可有破敌之法?”
“现在是冬季,雨水稀少,就算山顶扎寨的蜀兵粮草充足,他们仍然需要大量的饮水。要破蜀军,其实不难!”陆逊自信地说道:“蜀军取水之地,必是长杨溪!”
全琮心头大喜,陆逊继续说道:“传令:孙桓,领兵三千,驻于长扬溪,阻止蜀兵下山取水;周鲂,领兵三千,在下山的必经之路设伏。”
陆逊令罢,诡异地笑道:“如此一来,蜀军断水,不能久持,不出十日,必然退走!届时,我再布兵马,趁机全歼!”
两人领命而去,陆逊在全琮的恭维声中,冒着不时落下的巨石,视查了要塞的施工进展,然后在要塞以东搭起帅帐。
当夜。
孙桓在溪边搭起营帐,直到半夜,也没见到有蜀兵来此取水。
孙桓正怀疑陆逊的判断是否有误,突然听得一阵喊杀声,欣喜地跑出帐外。
“嗖!”
一支火箭擦着孙桓的鼻子而过,直直地插在旁边的一个营帐上,大火瞬间点燃了这顶帐篷。
孙桓赶紧后退几步,这才发现营寨内已是一片火海,四面都有火箭不停地飞来,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数十名吴兵。
孙桓扎营的地方,位于低洼的溪边!
孙桓曾向陆逊建议将营寨扎在坡上,但陆逊坚决反对,孙桓只能奉命行事;眼下,蜀兵居高临下,这营寨如何守得住?
孙桓狠狠地咒骂着陆逊,未做抵抗就下令退兵。
孙桓回去见过陆逊,却见周鲂也灰头土脸的退了回来,并且损了一千多人!
陆逊见状并未生气,笑呵呵地招呼两人入座,并亲自倒上米酒。
“二位将军辛苦!我这“招投石问路”已见成效!看来,我估计得没错:姜维在佷山,至少投入了两万兵马!”
“两万?何以如此肯定?”全琮疑惑地问道。
“诸葛亮用兵谨慎,姜维却喜欢兵行险招,但他也会险中也会求稳。”陆逊喝了一大碗酒,然后说道:“蜀兵孤军驻扎在佷山之上,姜维必会保证他们的水源和退路的畅通。我让二位将军截他水源和退路,这不过是试探而已。”
周鲂和孙桓一语不发,陆逊继续说道:“我已探明:佷山之上,蜀将关索驻兵五千;长杨溪边,由蜀将吴班守卫水源;夷水以西,由吴懿扎下壁垒保证退路;其中,吴班和吴懿各有八千兵马。”
“既然如此,那……我该如何破敌?”全琮急忙问道。
全琮最关心的,就是这座要塞能否按时完工。
“将军勿急,其实,我早就料到姜维会来!”陆逊自信地笑道:“吴班和吴懿领兵到达后,我已暗中令陈表引兵一万驻守恩施,另有吕壹的一万兵马,屯于恩施以东的夷水隘口,我已截断蜀军的退路!”
“丞相,这样部署,确实包围了两万多蜀兵,但他们的粮草至少能坚持半月!我坐等他们粮尽也不是办法啊!这座城塞的工期,不可拖得太久!”
“将军勿急!就算拖个二十天,这座要塞也能如期完工。况且,要吃掉这里的蜀军,我只需十五日就够!”
“可是……”
“不用可是!据细作回报,目前,蜀军一共才十一万兵马。其中汉中部署四万,姜维手上只有七万人;只要我能歼灭这股蜀军,姜维必定元气大伤!届时,我再取巴东就易如反掌,秭归城也将孤木难支,姜维再狡诈又能如何?”
陆逊说罢,又安慰道:“我会向陛下上表讲明情况,延误工期之事,全将军就放宽心吧!陛下定然不会怪罪!”
“这样最好!”全琮嘴上说着,心头仍有疑惑:“只是……姜维诡诈,万一有什么变故,咱很难向陛下交待啊!”
“哼!”陆逊不屑地哼道:“这夷水狭长,不适合大军展开。我只要堵住两端隘口,蜀兵插翅也难飞!况且,我已令张承、诸葛瑾领兵两万来援,这会儿他们已到宜都,明日午间就能到达此地。”
陆逊说罢,突然将酒碗猛地拍在案上,狠狠地喝道:“我就不信了!我六万兵马,难道困不死两万蜀兵?”
最新评论